折银缴税在平县推行的头半个月,风渡墨天天泡在县衙的缴税点,看着百姓们揣着银子来、笑着走,心里总算松了口气。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可这份轻松没持续几天,新的麻烦就找上门了——还是老问题,贪腐。
这天刚开门,就有个卖菜的老农气冲冲地闯进缴税点,手里攥着一小锭银子,指着收税衙役的鼻子骂:“你这黑心的差役!我这银子明明是上等成色,你却说成色差,非要我多缴二钱‘火耗’,这不是明抢吗!”
衙役梗着脖子反驳:“老东西懂不懂规矩?银子熔铸要损耗,这‘火耗’是朝廷默许的!少废话,要么多缴二钱,要么把银子换成粮食再来!”
风渡墨刚好路过,听见争执声立刻走了过去。他接过老农手里的银子,用牙咬了咬,又掂量了一下,心里有数了——这银子成色确实不错,按照规定,缴一两税银绰绰有余,根本不存在“成色差”的问题。所谓的“火耗”,不过是衙役想中饱私囊的借口。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就是古代版的“乱收费”啊!实物税有“损耗”猫腻,折银税就搞“火耗”套路,贪官的脑回路真是清奇,总能在政策里找到捞钱的漏洞!只能说,贪婪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搞点硬核手段根本治不住!】
他当场呵斥了那个衙役,让他退还了老农多缴的银子,还特意在缴税点贴了告示:“税银火耗统一按2%收取,多收一文,严惩不贷!”可他心里清楚,这告示就是张废纸——“火耗”这东西,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衙役们随便找个“成色差”“熔铸损耗大”的理由,就能光明正大地多收钱,百姓就算知道被坑,也没地方说理。
回到值房,风渡墨对着桌上的账本发愁。现代企业有财务内控,有审计制度,可大汉没有这些。他盯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突然想起现代公司的台账管理——每一笔收支都要记录在案,每个环节都要签字确认,这不就是现成的反贪思路吗?
“既然管不住人心,那就用技术堵死漏洞!”风渡墨一拍桌子,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立刻找来李铁山,递给他一张图纸:“李兄弟,帮我做个三层木盒,每层都要带锁,还要能抽出来记录,做工必须精细!”
李铁山接过图纸一看,眼睛亮了:“风大人,您这是要做个‘记账盒子’?这想法新鲜!”
“不是记账盒子,是‘三层木盒台账’!”风渡墨解释道,“第一层放‘收纳台账’,记录百姓缴银的重量、成色、缴纳人;第二层放‘熔铸台账’,记录银子熔铸后的损耗;第三层放‘入库台账’,记录最终入库的银锭重量。每一层都要由不同的人负责,签字画押,少一个签字都不能流转!”
李铁山悟性极高,当天就带着铁匠铺的伙计赶工。第二天一早,一个崭新的三层木盒就摆在了缴税点——外层是厚重的桃木,刻着清晰的“税银台账”四个大字,每层都有独立的铜锁,锁芯还不一样,需要不同的人用钥匙才能打开。
风渡墨立刻召集所有收税衙役和书吏,现场演示这木盒台账的用法:“百姓缴税时,第一层台账由收税衙役记录,注明银子的重量、成色,还要让百姓签字确认;然后银子交给熔铸工匠,工匠在第二层台账记录熔铸后的损耗,签字后交给库房吏员;吏员核对重量后,在第三层台账记录入库信息,再签字存档。三个环节,三个人签字,少一个都不行!”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另外,这三层台账每天下班前必须汇总核对,收纳重量减去熔铸损耗,必须等于入库重量,差一文钱都要查到底!而且,这木盒台账就放在缴税点最显眼的地方,百姓随时可以查看,谁要是敢篡改数字,不仅要追回赃款,还要杖责五十,流放三千里!”
【作者插话:绝了!风渡墨这波是把现代“内控流程图”直接搬进大汉!三层木盒就是古代版的“财务三重审核”,从收纳到熔铸再到入库,环环相扣,想贪都没机会!只能说,技术反贪yyds,比喊一百句“严惩不贷”都管用!】
新规推行的第一天,就有衙役想试探底线。负责收纳的衙役偷偷在台账上多写了一钱银子的重量,以为能蒙混过关,结果到了熔铸环节,工匠核对后发现数字对不上,当场就报给了风渡墨。风渡墨二话不说,让人把那衙役拖出去杖责二十,还贴出告示通报全县。
这一下,所有衙役都老实了。有个衙役手痒,趁没人注意想摸摸木盒台账,刚碰到铜锁,就被旁边围观的百姓喊:“你动那木盒子干啥?是不是想偷‘银蛇’?”吓得他赶紧缩手,脸都白了。
百姓们见这三层木盒台账透明公开,再也没人担心被乱收“火耗”,缴税的积极性更高了。有个经常来缴税的粮商笑着说:“风大人这法子好!以前缴粮怕被克扣,现在缴银怕被多收火耗,现在有了这木盒子,咱们心里踏实多了!”
解决了“火耗”问题,风渡墨又盯上了另一个漏洞——熔铸环节。之前银子都是由衙役随便找个银匠熔铸,熔铸后的损耗多少全凭银匠一句话,这里面也藏着猫腻。他干脆让李铁山牵头,成立了一个“官办熔铸坊”,所有税银统一在这里熔铸,还特意在熔铸坊门口装了个木架,每天把熔铸损耗率写在木牌上,让百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