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西游之后:神隐昆仑 > 第十三章 峨眉枯莲池

离开清溪镇范围,李玄微与清漪继续向西南方向行进。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蜀道之难,远超想象,但两人心志坚定,风行驹又非凡品,虽偶有险阻,亦被一一克服。沿途山势愈发奇秀,云雾缭绕,植被丰茂,与中原、关中的风貌大不相同,俨然一派仙家气象的底蕴。

越靠近峨眉山,遇到的僧侣、香客也渐渐多了起来。然而,与嵩山少室山后的冷清不同,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佛教香火依旧鼎盛。山路上,随处可见虔诚的朝拜者,一步一叩,口中诵念佛号,脸上带着乱世中寻求寄托的渴望。

但李玄微与清漪却敏锐地察觉到,这鼎盛的香火之下,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空乏”。空气中弥漫的并非清圣的佛力,更多是凡俗的烟火气与执念。天地元气虽因山岳本身而比平原浓郁些许,却也如同被一层无形的薄膜阻隔,流转滞涩,缺乏真正的“灵性”。

“果然如此。”清漪望着络绎不绝的香客,轻声道,“‘天幕’之下,万法同寂。纵是菩萨道场,亦难显圣迹。如今的信仰,更多是人心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罢了。”

李玄微默默点头。他想起《西游后录》中记载,佛法东传,本意是启人智慧,而非让人依赖跪拜。如今看来,神佛不显,这信仰便失了根基,徒具形式。

两人并未在山脚停留,也未惊动山上的寺院僧众,而是依照守卷人记载中一条更为隐秘的路径,绕开主要登山阶梯,向着传说中的“清音阁”所在区域行去。

清音阁,并非指某一座具体的楼阁,而是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的一处天然奇景。黑白二水汇流于此,冲击着江心一块形如牛心的巨石,水声激越,如琴瑟和鸣,故名“清音”。而更为玄奇的是,此地相传是观音菩萨显圣之处之一,曾留有菩萨法影,其侧有一方莲池,据说曾绽放七彩宝莲,蕴含无尽生机与慈悲之意。

穿过一片茂密的楠木林,循着越来越清晰的水声,两人终于抵达了清音阁所在的山谷。

尚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果然如记载所言,水声淙淙,清脆悦耳,仿佛能洗涤人心尘垢。然而,当两人走出林荫,看清眼前景象时,心中却是一沉。

山谷景致依旧清幽,黑白二水依旧奔流不息,撞击在牛心石上,溅起雪白水花。然而,在水潭之畔,那方传说中的莲池,却已完全干涸!

池底皲裂,布满枯黄的落叶与淤泥,不见半点水光。更令人心惊的是,池中那些本该亭亭玉立的莲花,早已化作一片枯槁的残骸!焦黑的花梗无力地歪斜着,曾经绚烂的花瓣化为齑粉,连那象征清净不染的莲叶,也只剩下破败蜷曲的枯黄碎片。整个莲池,死气沉沉,没有半分灵韵,与周围生机盎然的山谷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唯有池边一块光滑如玉的巨石上,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似乎是女子侧影的天然印记,这便是传说中的“观音法影”石了。只是此刻,这石影也黯淡无光,仿佛随时会随风消散。

“莲池……枯了。”李玄微喃喃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这枯败的景象,比嵩山那冰冷的“律壁”更直观地展示了“天幕”带来的影响。连观音菩萨曾显圣之地,都已灵性尽失。

清漪走到干涸的池边,蹲下身,指尖拂过皲裂的泥土和枯死的莲梗,细细感应。她的眉头越蹙越紧。

“并非自然干涸。”她抬起头,眼神锐利,“池底有残留的阵法痕迹,极其隐晦,但透着一股……强行‘抽离’的意味。有人,或者某种力量,刻意汲走了此地最后的灵性本源,加速了它的衰败。”

“逆天盟?”李玄微立刻联想到这个可能。

“不确定,但嫌疑很大。”清漪站起身,环顾四周,“他们需要庞大的能量进行血祭和召唤仪式,这些古老圣地残留的灵性,正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即便不能直接利用,破坏这些可能与‘天律’、与仙佛残留感应相关的‘节点’,也能干扰我们的探寻。”

她走到那块“观音法影”石前,手捏法诀,试图感应其中是否还残留一丝慈悲念力。然而,指尖触及,只有一片冰冷的死寂。

就在这时,李玄微怀中的《西游后录》再次传来了熟悉的温热感!这一次,温热感并非指向某个方向,而是如同涟漪般,轻轻荡漾开来,仿佛在与这片枯寂之地进行着某种无声的交流。

他心有所感,将残卷取出。只见残卷在接触到清音阁山谷气息的瞬间,表面浮现出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白色光晕。光晕如同呼吸般明灭,与那枯死的莲池、黯淡的石影,产生了一种悲悯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