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 第127章 体系的威力:标准化与数据库

“901工程”超高精度机床的攻关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在赵四的统筹协调和关键节点指引下,各个技术小组的进展虽然艰难,但方向明确,步伐坚定。

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个更深层次、更普遍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攻关效率,也让赵四更加坚定了推行“盘古计划”另一项基础工程的决心。

问题的核心在于“数据”和“标准”。

来自沈阳的主轴材料攻关小组,急需一批高性能轴承钢进行试验。

材料从鞍钢特批运来,但试验结果却与鞍钢提供的性能报告单上的数据偏差巨大,导致整个热加工工艺参数需要重新摸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稀缺的材料。

问题出在哪儿?

双方技术人员反复核对后,才发现问题根源。

鞍钢采用的是他们厂内自己的企业标准进行检测,取样位置、试样尺寸、热处理制度、测试仪器乃至数据处理方法,都与机床所实验室遵循的部颁标准存在细微却关键的差异。

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数据是“准确”的,但却无法直接比对和互认。

几乎同时,来自上海的精密丝杠加工小组也遇到了类似困扰。

他们设计了一种新的磨削工艺,需要一种特定牌号的硬质合金刀头。

刀具从株洲某厂定制送来,但按照工艺规程加工时,刀具磨损异常剧烈,寿命远低于预期。

排查原因发现,株洲厂提供的该牌号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数据,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烧结工艺和测试条件得出的,与上海小组基于国外样品建立的切削性能模型完全无法对应。

数据的不可比性,导致精心设计的工艺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失效。

这类问题层出不穷,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需要跨单位协作的环节。

每一个工厂、每一个研究所,甚至同一个单位的不同实验室,都或多或少有一套自己的“惯例”和“厂标”。

数据孤岛林立,缺乏统一、权威的基准和规范,使得宝贵的实验数据无法共享和复用,大量重复性劳动和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验证和扯皮上。

赵四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901工程”面临的临时困难,更是制约整个国家工业技术发展的巨大隐性障碍。

没有可靠的数据和统一的标准,任何技术攻关都像是盲人摸象,事倍功半。

他立刻召集“盘古计划”技术规划组的核心成员(包括那位挂名的院士组长和几位资深专家)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各位老师,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赵四将近期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摆在桌上。

“我们缺的不仅仅是顶尖的设备和技术,更缺支撑技术创新的基础体系——权威、统一、可共享的数据,和科学、严谨、可执行的标准。”

“这个问题不解决,‘盘古计划’的很多成果将无法有效推广复制,甚至会因为底层数据的混乱而大打折扣。”

挂名的院士组长深有感触地点头:“小赵说得对。这个问题存在几十年了,各个山头都有自己的打法,协调起来太难了。”

“以前也提过要建数据库、统一标准,但阻力太大,最后都不了了之。”

“以前是以前!”赵四语气坚定,“现在我们有‘盘古计划’的尚方宝剑,有最高层的支持,正是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最好时机!我们必须把基础打牢!”

他的提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赞同。

很快,两份以“盘古计划”技术规划组名义起草的方案建议书,被紧急报送至计划领导小组。

第一份是《关于筹建“国家金属材料性能数据库”及建立统一测试标准体系的建议》。

方案提出,以“盘古计划”为依托,联合冶金部、机械部、中科院等相关单位,首先针对当前攻关最急需的高性能合金钢、硬质合金、精密轴承钢等关键材料,制定极其严格的、全国统一的取样、制样、测试、数据处理和报告规范。

并以此为基础,开始系统地积累、整理和验证来自各大钢厂、研究院和重点用户的材料数据,逐步构建国家级的权威数据库,面向重要军工和民用项目开放共享。

第二份是《关于制定和实施“高精度机床关键零部件制造与验收强制性标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