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 第128章 播撒火种

在赵四的强力推动下,“盘古计划”下的标准化与数据库建设工作,开始缓慢但坚定地推动。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初步统一的测试规范,首批核心材料数据的成功入库共享,在几个关键协作节点上显现出效果,减少了内耗。

这让参与项目的各单位,尤其是最初抵触情绪强烈的老专家们,开始认识到这套“软体系”的潜在价值,配合度有所提升。

然而,赵四的思绪早已飞越眼前这些亟待夯实的基础,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战场。

他脑海中那份系统提供的《国家工业体系脆弱点初步诊断报告》里,“集成电路”这个词如同一个不断闪烁的红色警报,提醒着他这是未来几十年扼住信息时代咽喉的最致命短板。

眼下差距尚未拉开,正是提前布局、埋下种子的唯一窗口期。

但现实是,“盘古计划”的主要资源和注意力正倾注在“工业母机之母”的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上,预算和人力都绷得很紧。

直接提出大规模投入集成电路研发,不仅不现实,也极易被批评为“好高骛远”,分散本就有限的资源。

必须找到一个低调、务实且能说服人的切入点。

这天,赵四在处理完一批紧急协调文件后,习惯性地进行了每日签到,试图寻找一些灵感或资源。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早期硅平面工艺入门知识包(精简实践版)】![现金5元,全国粮票10斤]!”

一股关于硅材料清洗、氧化、光刻、扩散、引线键合等最基础工艺步骤的原理、关键参数控制要点、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的知识流涌入他的脑海。

这份技术蓝图与赵四记忆中超越时代的工厂流水线、自动机器人完全不同。

这是一份基于当前国内可能达到的技术条件,经过高度精简优化,更强调实操细节和工艺稳定性的“入门指南”和“避坑手册”。

这股知识的涌入,瞬间让赵四脑海中原本有些模糊的构想变得清晰和具体起来。

他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他需要的“钥匙”!

他马上铺开稿纸,结合刚刚获得的系统知识,快速起草了一份名为《关于在“盘古计划”框架下开展微型化、高可靠性军用电子元器件预研的初步设想》的方案。

通过项目包装,巧妙地将远景布局包装成了对现有军工项目的必要补充和前瞻性技术保障。

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赵四在方案中重点强调了现有电子管和分立晶体管在尖端装备微型化、抗干扰和可靠性方面的瓶颈。

同时提出需要探索新的“固体电路”技术路径。

方案的核心提议是:设立一个高度保密的“微电子学小组”。

目标不是一步到位搞复杂芯片,而是聚焦两点:

一是跟踪研究国外“集成电路”技术原理与发展;

二是利用国内现有条件,探索最基础的硅平面工艺。

目标仅仅是稳定制备出性能合格的单个晶体管和二极管,重点是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积累,为未来培养第一批种子人才。

带着这份新鲜出炉的方案,赵四找到了“盘古计划”领导小组的常务副组长李副部长。

“李部长,关于下一步的技术储备,我有一个初步设想,请您审阅。”

赵四将文件递上。

李副部长仔细翻阅着方案,他原以为这是一份针对“工业母机之母”项目的方案,当看到“硅平面工艺”、“稳定性控制”、“种子人才”这些提法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份方案十分清晰和具象,显然经过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并非一时兴起的空谈。

“思路有道理,眼光也很远。尤其是工艺稳定性的提法,很实际。”

李副部长沉吟片刻后说道,“一定要控制规模,保密第一。”

“先在北京和上海各设一个极小规模的探索点,挂靠在现有研究机构下,人员要精挑细选,政治和技术都要绝对可靠。”

“经费从计划的后备金里挤出一点,严格审计!”

作为了解整个盘古计划的人,李部长明显看出了赵四包装之下的项目。

“明白!我一定严格控制规模和节奏,确保稳妥可靠,绝不占用主体攻关资源。”赵四立刻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