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坡下的对峙僵持了整整一个时辰,太阳渐渐西斜,把村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白发老人依旧拄着拐杖挡在祖坟前,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倔强,身后的村民们握着农具,气势丝毫不减,工匠们则停下手头的活计,面面相觑。
风渡墨没有硬劝,只是蹲在路边,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宣纸和半截毛笔。这是他早上刚画好的官道规划草图,上面用墨线清晰地标着道路走向、坡度和预计工期。他盯着草图上那段穿过祖坟的路线,眉头拧成了疙瘩。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可是古代版“拆迁钉子户”名场面!只不过拆的是祖坟,难度直接飙升到满级!换别人可能早就派兵强推了,但风渡墨这波明显要走“技术+人情”路线,毕竟在古人眼里,祖坟动不得,硬来只会把事情搞砸!】
“李大爷,”风渡墨站起身,走到白发老人面前,语气诚恳,“我知道这祖坟对您和乡亲们意味着什么,要是换了我,我也不愿意动。可这官道是全县人的活路,绕开这里,要么得爬更陡的坡,马车根本上不去;要么得往山下绕三里地,不仅多花银子,工期还得拖一个月,您看这……”
他把草图递过去,李大爷却连看都不看,把头扭到一边:“风先生,您别跟我说这些大道理。我活了七十岁,就认一个理:祖坟不能动,动了就断了子孙后代的福气!”
“就是!我们宁愿多走点路,也不能让祖坟受委屈!”有村民附和道,“大不了我们以后交粮绕远路,不麻烦官府修这条路了!”
这话虽然带着气话,但也戳中了要害——官道修缮的初衷是为了民生,要是违背了村民的意愿,就算修好了,也失去了意义。王大眼急得直转圈:“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工程就这么停着吧?”
风渡墨没说话,又蹲回路边,目光在祖坟和周围的地形上来回扫视。他想起现代城市规划遇到类似问题时,常用的“避让+缓冲”方案,能不能把这个思路搬到这里来?
他让工匠头领拿来丈量土地的绳索和木尺,沿着祖坟周围仔细测量,把地形、坡度、距离都记在纸上。回到临时搭建的工棚,他铺开一张更大的宣纸,一边回忆着现代CAD绘图的思路,一边用毛笔勾勒地形。
【作者插话:这波操作绝了!风渡墨直接把Excel的“表格绘图”思路升级成了“古代CAD”!没有电脑就用宣纸,没有鼠标就用毛笔,核心逻辑不变,就是通过精准数据规划最优方案,这波跨时空技术迁移我给满分!】
他先在宣纸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坐标系,把祖坟的位置标在中心,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了三条备选路线:
第一条:原路线,穿过祖坟,优点是距离最短、坡度最缓,缺点是触碰村民底线;
第二条:往山上绕,坡度增加三成,马车无法通行,直接pass;
第三条:往山下绕,距离增加三里,成本和工期翻倍,也不划算。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王大眼凑过来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名堂。
风渡墨盯着坐标系,突然眼前一亮:“有了!咱们不直着穿,也不绕远路,就沿着祖坟边缘修一条曲线,再在祖坟和道路之间留一条五尺宽的缓冲带,种上松柏,既不碰祖坟的土,又能保证道路畅通!”
他拿起毛笔,在祖坟旁边画了一条平滑的曲线,又在曲线和祖坟之间画了一道虚线,标注上“缓冲带”三个字。这样一来,道路既避开了祖坟的核心区域,又没有增加太多距离,坡度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能行吗?”工匠头领凑过来,指着曲线部分,“这段路是弧形的,施工难度比直线大,而且马车走弯道会不会不安全?”
“放心,我算过了。”风渡墨指着图纸上的标注,“这段曲线的半径是三丈,马车转弯完全没问题,而且我会把弯道外侧垫高,内侧降低,防止马车侧翻。至于施工难度,多花点心思就行,总比得罪乡亲们强。”
为了让方案更有说服力,他又在图纸上补充了详细的数据:曲线长度、预计用料、增加的工期和成本,还特意标注了“缓冲带种植松柏,既护风水又挡尘土”。这张图纸,虽然是手工绘制,却有着Excel表格般的清晰和严谨,每个数据都有据可查。
【作者插话:看到没!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别人还在纠结“拆不拆”,风渡墨已经用数据画出了“两全其美”的方案!这波操作像极了现代职场里,同事们为了一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你直接甩出一份带数据、带方案的PPT,瞬间终结争论!】
第二天一早,风渡墨带着这张“曲线绕路+缓冲带”方案图,再次来到陡坡下的祖坟前。这次,他没有直接劝说,而是让衙役把图纸铺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又找来几个石子,按照图纸上的比例,在地上摆出了祖坟、道路和缓冲带的模型。
“李大爷,乡亲们,大家过来看看,我给大家画了个新方案。”风渡墨招呼道。